linux下大容量硬盘配置

Glider 九月 23, 2021

前言

之前在咸鱼上买了一块亡命之徒盘(出生未知,品牌未知,经历未知),一直放在办公桌上当硬盘盒子。

但在折腾的过程中总是会掉盘或者读取错误。经过多次分析后得到的结论:

  1. 树莓派供电不足
  2. 垃圾硬盘盒子
  3. 垃圾硬盘
  4. arm架构软件支持不完善

不确定的因素太多,索性不管了,掉盘再格式化就完事,反正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在里面

这里记录一下linux下大容量硬盘配置,包括格式化的注意事项,健康监控,debug等等

若不说明,一下所有操作环境均为archlinux arm版本, 新硬盘位于/dev/sda

正文

格式化并挂载硬盘

对于3t以上的硬盘,不能用fdisk进行分区了,得用parted(不清楚有没有更好用的)

pacman -S parted


进入parted交互命令行之后:

  1. mklabel gpt

parted只能是gpt格式

  1. mkpart primary 2048s 100%

如果用mkpart primary 0 100% 这句话会跳警告,具体详见这条链接,2048s这个数字得算,我瞎写的,此条用来对齐分区

  1. q

退出parted


首先用lsblk或者fdisk -l查看分区情况,一切正常的话,应该有个/dev/sda1,这个就是分区的结果

接下来用mkfs进行格式化

mkfs.ext4 -T largefile -E lazy_itable_init=0,lazy_journal_init=0 /dev/sda1

完整参数解释:转自知乎

最后挂载就行

mount /dev/sda1 /mnt/disco_data/

碎碎念

linux中mkfs格式化默认用的lazyinit特性超坑,不关闭的话格式化完成后后台还在一直写,导致磁盘性能贼拉。

格式化完成之后用sync清理一下后台磁盘进程